河南省水污染治理與河湖生態修復產業 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聯盟簡介

在河南省科技廳、環保廳、水利廳、住建廳、畜牧局等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和指導下,鄭州大學環境技術咨詢工程有限公司聯合省內外16家知名環保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同發起申請組建河南省水污染治理與河湖生態修復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河南省科技廳于20171229日發布了《關于同意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等21家單位牽頭組建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通知》(豫科[2017]225號),同意聯盟組建。該聯盟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的發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為基礎,以提高河南省水污染治理與修復行業國內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為目標,以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書為保障,形成聯合開發、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技術創新合作組織。

聯盟成立背景

“十三五”期間,國家提出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施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有效防范生態環境風險。為從根本上解決水環境污染、水生態退化的問題,實現我省水環境質量整體提升和功能恢復,加大“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增強水污染治理與河湖生態修復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構建行業聯盟服務平臺,根據科技部等六部委《關于推動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構建的指導意見》的精神和《河南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構建與發展實施辦法》的相關要求,組建河南省水污染治理與河湖生態修復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助推我省環保產業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

聯盟發展目標

聯盟以整合產業技術創新資源為目標,在政府相關政策的導引及行業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下,為推進水污染治理、河湖生態修復產業關鍵、共性及重大前沿技術(污水生化處理尤其總磷季節性影響、面源污染遷移轉化機理及防治、河湖生態修復和運行管護等)的研發,加快成果轉化,推廣新技術、提高水污染治理、河湖生態修復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延長產業鏈,支撐和引領產業技術進步;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國家需求和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和支持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保障科研與生產緊密銜接,實現創新成果的快速產業化,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促進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產業的健康發展,提高河南省水污染治理與修復行業國內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

重點任務

1、以提升河南省水污染治理與河湖生態修復產業整體競爭力為目的,開展污水生化處理尤其總磷季節性影響、面源污染遷移轉化機理及防治、河湖原位生態凈化與生態修復及運維管護等共性關鍵技術攻關;同時積極爭取承擔國家及河南省資源與環保領域關鍵共性及重大前沿技術的研發,組織制定產業技術創新發展規劃和產業創新體系規劃,盡快形成一批行業標準或技術規范。

2、在現有成員科技平臺基礎上,建立聯盟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技術研發和交流平臺,開展行業標準/技術規范研究、試驗測試、開發設計等產業共性技術服務,將聯盟建設為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產業重大技術創新、創造自主知識產權和產生重大技術標準的重要平臺。根據理事單位各自優勢進行有效分工,促進資源共享和有效利用,共同解決聯盟內企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面臨的各種技術難題。

3、提高技術創新資源利用率,開展專利池等建設,聯盟通過4年的建設和發展,聯合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對行業有重大影響的水處理/修復共性技術,并加強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實行知識產權分享,加速創新成果轉化,并對相關產業起到帶動示范作用。

4、依托聯盟理事單位前期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形成的科技成果,開展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技術推廣與示范工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的產業化應用,未來4年內建立示范工程5項及以上,逐步在河南省建立新技術推廣平臺。

5、積極承擔“十三五”國家產業化技術項目。通過聯盟促進科技成果的快速有效轉化,促進聯盟成員間的技術合作與共同進步,積極開展國內外科技合作和交流、技能培訓、技術交流,聯合培養專業技術人才,探索研發人員的交流互動新機制,增強聯盟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組織原則

平等自愿、資源整合、合理分工、權利義務對等、開放性

組織架構

(一)理事長單位

理事長單位由理事單位推薦并選舉產生。首屆理事長由聯盟牽頭單位的負責人擔任。

職責:理事長單位主要負責協調、組織和服務。作為聯盟對外承擔責任的主體,代表聯盟與政府管理部門簽訂科技計劃項目任務書等文件

(二)理事會

聯盟理事會由理事單位派出代表組成,理事會每屆任期三年。

職責:執行聯盟大會的決議;選舉聯盟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和副秘書長;向聯盟大會報告工作;領導和組織本聯盟各機構開展工作;起草聯盟各項管理制度、章程;提出并編制攻關項目和科研項目建議書;討論和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三)專家咨詢委員會

聯盟專家咨詢委員會由理事會聘任產生,主要由聯盟理事單位推薦的技術專家、行業知名專家、學者組成。

職責:為理事會的決策提供咨詢、建議意見;建議聯盟的技術發展方向、規劃與重點項目;參加項目的立項、論證、評審、驗收,提出建議和咨詢指導意見。

(四)秘書處

秘書處由秘書長、副秘書長及若干秘書組成。秘書長和副秘書長經理事會選舉,由理事長聘任。

職責:執行聯盟理事會和專家咨詢委員會做出的決議,負責組織、管理、協調聯盟內的各項工作,主持聯盟各種會議。

聯盟成員單位LOGO(共16家單位)

圖片9.png

 

首批聯盟成員單位簡介

鄭州大學環境技術咨詢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鄭州大學下屬具有獨立法人的全資子公司,河南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副會長單位?,F有專職技術人員60余人,90%以上具有碩士學歷或豐富的工程經驗。主要業務領域包括河道生態治理與修復關鍵技術研發,水生態修復工程運行維護與管護、污染控制及資源化新技術及新產品開發,環境管理與經濟政策及規劃研究等。近年來,承擔或參與國家重大水專項課題6項,制定地方流域標準、技術規范5項以及地方委托的相關課題50余項、水環境綜合治理設計10余項。

研發能力:研究團隊現有辦公面積1200平方米,實驗室面積300平方米,實驗室擁有全自動多參數水質分析儀、TOC分析儀、粒度分析儀、熒光顯微鏡、HACH多指標分析儀等大型實驗室設備38臺(套),具備較強的技術研發、材料制備、水質分析及微生物培育能力。

科研成果:公司依托國家重大水專項高鹽份有機工業廢水治理關鍵技術與設備(2010ZX07210-005-001)、退化水生態系統修復閾值與修復范式研究(2012ZX07204-004-001)等課題,自主研發了淺窄河道生態凈化技術、中小型直線河道蜿蜒構建技術、微生物固定包埋技術、河道底泥生態修復技術、潛流濕地強化脫氮技術、工業廢水治理技術改良及集成等生態修復關鍵技術,已獲得專利2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12項、軟件著作權2項,發表中文核心及以上論文70余篇。..

 授權專利/軟件著作權

成果轉化:研發技術依托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重大科技專項,建設示范工程4項,并在工業點源深度治理和生態修復多項工程中得到推廣應用;公司自主開發了緩釋碳源顆粒、人工濕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水位調節虹吸管等一系列生態產品,均已發布企業標注和申請注冊商標,并在多項工程中得到推廣應用。

圖片15.png

.   研發的緩釋碳源顆粒具有比表面積大、表面粗糙多孔、易掛膜等特性,已在清潩河關莊閘、灞陵河-小泥河等多項河道整治工程中應用。

       圖片16.png

研發的硬聚氯乙烯水位調節虹吸管具有成本低、耐酸堿、水體調節方便、進出水段360°自由旋轉等特性,已在新密雙洎河人工濕地、長葛杜村寺濕地等多項人工濕地工程中應用

研發產品

咨詢業績:公司承擔完成了《河南省“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豫政辦[2017]77號)、《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豫政辦[2015] 86號)等相關文件得到省政府批復實施;承擔完成河南省轄海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41/T 777-2013)、河南省洪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41/T 1257-2016)、水污染源自動監控基站建設技術規范(DB41/T 1171-2015)等 10 項標準或技術規范,已得到省政府頒布實施。

圖片17.png 

.批復/頒布文件

該公司為3 家技術創新聯盟(平臺)成員單位:淮河流域及長江中下游水生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環境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淮河流域再生水利用與風險控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新加入聯盟成員單位簡介